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补秀梅 田晓玲 沅陵报道
春华秋实,岁稔年丰。金秋十月,辰州大地“丰”景如画,满载希望。
沅陵,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农业人口51.1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77%;山地面积635.3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72.7%。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近年来,沅陵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决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守好粮食安全的“责任田”,护好人民群众的“粮袋子”,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基。2022年度,沅陵县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获得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沅陵县始终把粮食安全时刻放在心上、坚决扛在肩上、牢牢抓在手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时刻紧绷粮食安全这根弦,制定出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文件及举措,推进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任务,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压紧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沅陵县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强化对稳定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的硬约束,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减少。2023年,该县明确继续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全县粮食面积稳定在66.3万亩以上,完成总产量25.3万吨。
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沅陵是湖南省版图面积最大的大县、山区大县、劳务输出大县、水库移民大县,耕地抛荒是个现实的问题。该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背自然规律绿化造林、挖鱼塘,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明确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特别是口粮生产,水稻生产功能区要至少种植一季水稻。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治理专项行动,跟踪监测耕地种粮和撂荒情况,统筹利用撂荒地,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目前,该县完成6381亩年度恢复耕地任务,保耕地底线62.74万亩。
沅陵多山,耕地资源宝贵,只能靠实实在在“管”出来。
露头就打,发现就改。今年3月,沅陵县“春苗”行动与“三湘护农”第三督查组在马底驿乡乍坪村发现个别耕地的油菜中间套种了茶叶苗,立即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明确整改方向,压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
沅陵县在整治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上动真格见实效,今年该县开展了“春苗”集中攻坚行动、违法图斑整改攻坚行动、补充耕地集中攻坚行动,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切实保护耕地,让“良田”变“粮田”。
同时,压实县、乡、村、组级网格4级田长责任,构建覆盖全域、责任到人、监管到位的耕地保护监管网络,持续抓好县田长制日常巡查,努力实现巡田常态化、长效化。
打好粮食安全“组合拳”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沅陵县通过实施一系列发展粮食生产的措施,走出一条沅陵特色的坚决稳定粮食面积和产量之路。
——打造新氛围新业态解决“为什么种”。该县通过融媒体、网络小视频、村村响等宣传方式,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喜闻乐道的宣传,穿透式宣传抛荒后果,明确抛荒耕地处置政策,增强农户复耕的紧迫感、使命感。引导村集体制定实用村规民约,促进亲戚代耕或流转经营。
——全力培育新力量新组织解决“谁去种”。激发经营主体带动作用,继续稳定和扶持现有的规模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化服务组织,发挥规模经营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培植规模经营大户,引导、奖励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发展粮食生产。同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参入耕地抛荒治理、特色旱杂粮生产、农机作业承包、病虫专业化防治工作,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2023年,沅陵新增8个水稻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2个农机合作社晋升省级现代社;新增种粮大户38个,较去年同期增幅190%。
——全力推广新技术新装备解决“怎么种”。该县积极加速丘陵山区农用机械普及,推广全程机械化,重点突破机插秧、飞机植保、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机烘等薄弱环节,以及天水田、偏远耕地等薄弱区域的机械化,支持各类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机耕、机播、机收、机烘等专业化服务。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全面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开展粮食作物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创建。引进推广工厂化育秧助力春耕生产,目前2家立体育秧工厂共3000平方米,可为5000亩水稻大田提供集中育秧,节省秧田面积100亩。
——探索新办法新方式解决“种什么”。立足山区农业县,且不属于粮食主产区的基本现实,“宜水稻则水稻、宜旱粮则旱粮、宜经作则经作”,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耕作是包袱、耕地束缚主要劳力”的局面。旱杂粮作为水稻外粮食生产的重要补充,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十分重要,既是沅陵的特色产业,又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沅陵推动旱杂粮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发展,把旱杂粮产业作为打造“六大临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打造了3家以杂粮深加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打造本县“五强财旺”红薯粉,“辰州荞韵”苦荞系列,“沅陵大曲酱酒”品牌,带动乡村振兴。2022年全县杂粮种植面积24.7万亩,实现总产值1.1亿元,种植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2022年“千亿产业”工程优质粮油产业发展杂粮示范县项目在沅陵县开展以来,全县成功创建17个特色旱杂粮核心示范区。2023年由湖南华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沅陵县辰州荞韵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与沅陵县五强溪生态薯业有限公司3家企业大力吸纳村委会、合作社、种植户共同参与、共建共赢,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种植户”“ 公司+村委会+种植户”等模式,大力在21个乡镇推种“红缨子”“沅陵苦荞”“湘薯20号”和“湘薯21号”,订单种植面积达2.2万亩以上,到2025年实现订单种植高粱5万亩,苦荞种植1万亩,小杂粮种植成全县农户增收的典范。
抓好粮食储备调节
仓廪殷实,是国家之福,也是百姓之盼。
沅陵多措并举把粮食生产安全、储备安全、供应安全落实到位,扎实做好粮食市场保供稳价、加强储备粮管理、完善应急机制、推进优质粮油杂粮产业发展等工作。
沅陵县既不是粮食主销区也不是生产区,加之山区粮食机械化操作受限制,从事粮食种植的青壮年95%以上外出务工,农户生产的粮食只能自产自供,市场粮食98%以上靠外调。沅陵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粮食应急保障工作的通知》,压实储备,创新日常管理,强化应急处置能力。储备企业除承储省县级储备规模粮外,承储应急成品粮390吨,各乡镇成立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承储不小于2吨,建立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全力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市场监测预警,确保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品种丰富、价格平稳。
强管理,加大监督落实。制定《沅陵县地方储备粮巡查工作方案》《粮食安全生产考核实施细则》,与企业签订《粮食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沅陵县粮食应急保障协议书》等,不断夯实粮食安全基础,逐步完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有效压实了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每月定期对县政策性粮库开展地方储备粮的数量、质量、安全储存、安全生产以及“一符三专四落实”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近年来,该县扎实开展了粮食库存专项检查、粮食销售出库督查,近5年无重大涉粮案件,工作多次受省市局表扬。
粮食储备是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确保粮食数量质最安全,粮食储备库在粮食出入库中严格执行《地方储备粮管理办法》及相关的文件,坚决杜绝“转圈粮”。粮食收购执行优良优价,保证本区域粮食不出现“卖粮难”,2022年被省局评为省级储备粮管理先进单位,2023年的粮食轮换计划率先在全市完成。
粮库建设,沅陵快马加鞭。近两年来,争取县财政专项投入资金近550万元用于添置粮库设备、安保升级、智能化建设,实现与省级粮食信息管理平台的互联互通,政策性储粮仓库智能信息化达到全覆盖,储粮仓达到准低温全覆盖。
良田良种育粮丰,良法良机稳粮增。沅陵肩负起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奋力书写保障粮食安全“沅陵答卷”,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粮食安全保障。
来源:红网怀化站
作者:补秀梅 田晓玲
编辑:杨超
本文为湖南粮油信息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sznlsglxt.rednet.cn/nograb/646755/94/13224615.html